刘克庆 :走近运河
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00:14    点击次数:182

图片

图片

   

图片

走近运河

文/刘克庆

江苏泗阳有段运河,很宽、很美、很清澈,因为追逐蓝色的文学梦,使我走近了它……

01古老的运河

中国的河流大多是自然生成的,比如黄河,长江,淮河。但有一条河却是人工生成的,那就是大运河。如果把运河比作婴儿,它出生时小而短,其后却大而长。人们凡事爱比较,把大运河和其他国家的运河一比,结果出来了,中国的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。

运河是神奇的河,它可以曲曲弯弯变长,还可以裁弯取直变短。运河是见多识广的河,它亲近过帝王贵胄,运送过兵马粮草,承载过歌舞升平,见证过朝代兴替,但更多的则是目睹过劳动人民的日出日落……

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,吴王夫差为了运送军用物资,首开运河于邗沟,连通了长江;

1800年前的东汉末年,曹操为了统一北方,开凿运河于白沟;

1400年前,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,整合了前代的运河体系,建成了贯通南北2000多公里的大运河;

700多年前,元朝忽必烈定都北京,他将弯道取直,大运河不再经过开封和洛阳,直通北京,形成了京杭大运河;

明清两朝持续对大运河疏浚维护,使这条贯通南北的河流年运粮400万石,其它军用物资,食盐,茶叶等无计其数;

19世纪中叶至今,铁路、公路兴起,大运河的航运功能逐渐衰落,但部分河段仍保持通航;

2014年,大运河申遗成功,被列为《世界遗产》名录……

其实人们最不爱听的就是板着面孔说历史,当然也包括一本正经地说运河,那么咱就从文学的角度说说运河吧。

先说唐代张继的《枫桥夜泊》诗: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,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”

这座枫桥在哪里呢?就在京杭大运河的苏州段。诗中的船就是大运河上的客运船。全诗虽说有些悲凉,但也如实的反映了运河岸边的生活状态。

再说白居易写的运河诗句:“汴水流,泗水流,流到瓜洲古渡头。”瓜洲古渡口在哪里呢?在扬州市的瓜洲镇。瓜洲渡口位于长江和古运河的交汇处,是历代漕运和军事要地。也正是这个千年古渡口,唐代高僧鉴真从这里起航东渡日本,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……

皮日休写的运河诗哲学味十足:“尽道隋亡为此河,至今千里赖清波,若无水殿龙舟事,共禹论功不较多。”

这首诗虽寥寥几句,但对隋炀帝来说却是功过分明。说功指的是隋炀帝以“一水贯三江”的气概,开凿了大运河,串联起长江、黄河、淮河,也沟通了微山、洪泽、洞庭、鄱阳和太湖,形成了“襟三江而带五湖”的水路格局,运河贯通南北,漕运方便,利国利民。

说过指的是隋炀帝追求享乐排场,奢侈残暴,挥霍民力的行为。他南下巡游,随行带了3500多艘船只,随从10万人,8万拉船的纤夫,船队绵延200多里,沿途500里内百姓都要提供食物给养。他坐的是160间四层豪华“龙舟”,看的是三层游景“水殿”,玩的是几百名美女。他的行为激起了民怨,致使国内烽火四起,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。

皮日休的诗假设的很到位,如果隋炀帝没有这些好大喜功、劳民伤财的奢侈行为,他开凿大运河的功绩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相提并论的。

宋代苏轼写运河的诗很唯美:“细雨斜风作晓寒,淡烟疏柳媚晴滩”;

明代杨慎写的《运河谣》很客观:“运河千里如长带,漕运连舟百万艘。四方辐辏繁华地,百货充盈富庶州。”

清代乾隆帝写的运河诗很潇洒:“运河转漕达都京,策马春风堤上行”,“御舟早侯运河滨,陆路行余水路循”。

历代人写运河的诗各有千秋,我也来凑个热闹,写四句顺口溜以赞古老的运河:

千里清波岁月悠,运河诗韵缓缓流。莫道漕运随梦远,泗阳水路续春秋。

02美丽的运河

我不知道春秋时期的夫差,江苏宿迁的项羽,元朝的忽必烈游没游过大运河,走没走过运河大堤,只知道隋炀帝三游运河丢了江山。还知道清康熙、乾隆二帝三下江南亲近过运河,史载康熙皇帝曾在宿迁的运河大堤上和臣工们讨论疏浚运河方案,细致到漕运码头及沿河植柳,并盛赞这里是“第一江山春好处”……

那一天我太晚入住泗阳希尔顿惠庭酒店,旅途劳顿未出房间。待室友朱先生散步归来,问转了什么地方?答曰出去看大运河的夜景了。我惊愕:“运河在哪里?”“就在酒店南边,直线距离也就百十来米。”其时已晚,遗憾没有及时出去一睹运河风采,便决定明天一早去亲近大运河……

清晨5点许,我便登上了运河大堤,觉得不是人在走,而是眼前徐徐展开一幅水墨长卷。

放眼望去,绿树夹着的健身步道通向前方。步道宽约8m,半灰半红。红的像镶着黄边的地毯,灰的像朴实无华的毛毡。红地毯上可疾行快跑,灰毛毡上可稳步慢行。画家在红步道上画出跑步的图标,下面标注:运河风光带,全长5km。

这时的我也成了运河长卷中的画中人了。正走着,迎面过来一个跑步晨练的中年,他头戴白色遮阳帽,身穿蓝色T恤衫,黑色短裤灰色鞋,和我擦肩而过,带来了一片运河的风。远方过来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,他在20厘米宽的黄色标志线上骑行,是在表演车技吗?不知。小伙子身后又过来一个穿黑衣的男子,也沿着20厘米宽的黄色标志线,不偏不倚,不紧不慢地向前跑去,他是在练双腿的把控力吗?也不知……

运河像娇羞的少女,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树林中。我心中责怪画家:“美女也怕半遮面,你不能把临水的树木画的低一点吗?还好,在密林的缝隙中,我用手机捕捉了四艘货运船。第一艘为“连云港货8666”,第二艘简单到只有4个字:“富俊——枣庄”,第三艘是“鲁济宁货8281”,第四艘是“徐兴航驳5160”。这些船用篷布把高高的货物遮盖的严严实实。船底坐绿水,船头插红旗,四艘货船缓缓地在运河水面上移动着。

我急切地想见运河真容,于是加快了脚步。步移景随,待长卷徐徐展开,眼前突然一亮:画面中出现一条约百米宽的河流,水波荡漾,云白天蓝,隔岸楼群矗天立,水边绿柳枝梢柔。这时的我只觉得和风拂面,心旷神怡。随即悟到原来画家用“密不透风,疏可跑马”的笔法画运河,先让你不识运河真面目,再引你水波浩渺夺眼球。

亲水平台上,8名身着红T恤衫的资深美女面对运河跳操,她们踩着音响的节拍,左扭右摆,伸臂晃腰,移步甩腿,演绎着动态的美。

对面是妈祖雕像吗?她高大洁白,衣裙飘飘,手持莲花脚踏浪,像是在祈祷运河风平浪静,祈祷运河内外万千生灵的平安。

再往前走,我终于看清了那座洁白的泗阳斜拉桥。它的立柱肚圆脖细,弧线造型,内置浅蓝色彩,恰是一个装满洋河酒的大瓶。她又像一把巨琴,一条条洁白的钢索像一根根琴弦斜拉在那里。蓝蓝的天,白白的云,绿绿的树,悠悠的水,这座泗阳桥无疑是运河长卷中的点睛之笔!

那是什么?仔细看,开阔的运河水面上有两个人在一前一后地游泳。长臂轮番甩,红帽缓缓移,劈波状若游龙起,斩浪恰似水精灵……

运河犹如洋河酒,你需细细品酌,才有醉美的味道。

次日晨练,走栈道,登台阶,我又上了运河大堤。

长堤步道的南侧色彩缤纷,月季花粉黄红白,开的热热闹闹;石楠丛头红身绿,长得拥挤挤;高的是松桂槐竹,低的是伏地草坪;杨柳枝柔随风摆,银杏挺拔枫叶红。惟有那曼妙的藤萝,骄傲地爬在半弧棚架上,为游人遮阴挡阳。那棚架下的连椅上,一老者正坐在那里小憩……

我注意到了运河长卷上的宣传图版,草坪上立着一位身穿湖蓝服装的萌娃,大大的眼睛,小小的嘴巴,粉粉的脸蛋,长长的睫毛。他手持巨型绿叶,张开双臂,像是欢迎晨练者的到来。

这里大概是宣传运河主体公园的集中地了。深蓝色的图版,浅蓝色的浪花,标题是:“运河三千里,最美在泗阳”10个大字,下边介绍的内容也精准洗练:

泗阳县位于江苏省北部境内,河湖众多,水系发达,境内水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29.6%,拥有“泗水古都、美酒之都、临海绿都”的古今名片。泗阳段的运河风光带整合了妈祖文化园、泗水阁、泗阳大桥等标志性建筑,连珠成串,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景观长廊。

不用图版介绍,我走在运河大堤上,那感觉就是一个字:美!

返程北望,大堤下宽阔的道路上,汽车,摩托车,电动车嗖嗖而过。高楼群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,显得那么巍峨挺拔。那座希尔顿惠庭酒店似乎更加出类拔萃,醒目的电子屏上飘动着“热烈欢迎奔院文学院百名作家进泗阳看宿迁”等字样。酒店里,聚集着一群运河追梦人……

03追梦运河

泗阳的天很蓝,运河的水很蓝,奔流文学院的作家梦也很蓝。

在希尔顿酒店会议室里,满荡荡地坐着26个省市160多名学员,他们都是文学追梦人。追梦的导师认真授课频解惑,追梦的学员全神贯注记真经。

顾建平说写小说就是讲故事,讲故事就要讲有趣的故事,精彩的故事,跌宕起伏的故事,符合人性的故事。还说你可以任意设计故事,但必须逻辑合理。你的故事中要有准确的时间,确切的地点,真实的场景,故事里的人物还要有个性。你要用说话的语气去写故事,写有细节的故事,让读者有家常感,亲切感等等。

丁捷无疑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物,在少年时代就有“文学天才”的美誉,其后更是硕果累累。他写小说,写诗歌,写散文,写报告文学,并获得了多项国际国内奖。不仅如此,他还涉及美术领域,他的画天马行空,意象横生,虚无缥缈。他的文学作品也如画一样,独辟蹊径且不与人同。他讲写报告文学的采访是一门学问,要有勇气和真诚,不要被原有的材料固化了自己的思维等等。丁捷寄语文学追梦人要确立一个主攻方向,直至取得成功。

《讲好中国故事》是李春雷课件中的核心。他以纪实文学为切入点,以亲身经历现场说法。他从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一直讲到现在的报告文学。他提出了追文学梦的人要琢磨方向和目标,要学经典悟门道。文学人要做到由热爱到酷爱,由梦想到理想,有走近到走进,由感动到感悟,由发现到表现。每个人身边都有故事,都有精彩,看你会不会挖掘梳理,会不会思考想象,会不会琢磨结构,会不会把文字写的精准干净?会不会把故事写的珠圆玉润、水灵灵地鲜活。在春雷老师的课中,我加深了“酷爱”“读典”“感悟”六个字的理解。

听王剑冰的课其实是在听散文写作中的细节课。他讲司马迁《史记》中的人物,外貌,语言,动作等等细节。讲泰山看日出的细节:太阳露脸的那一刻,有人喊“啤酒拿来,碰一个”是细节;对着第一缕阳光刮彩票是细节;日出时年轻的父母把孩子高高举起,“就像举起了一颗太阳”更是辉煌的细节。

剑冰老师说,细节一写,现场感立马出现。端洗脚水是细节,对话是细节,神态是细节,“轻轻地打开窗帘,往外看,运河水灵动的展现在眼前”更是细节。出彩的细节决定了文章的鲜活。他鼓励大家要在时光的瞬间里抓取细节,让抓细节,写细节变为自觉,变成习惯,然后置入丰富的想象,变成精彩的文字。

人们说追梦的人常常有一根筋的憨劲、傻劲,余深以为然。不憨你内蒙、东北的人来运河岸边干什么?不傻你富庶的广东、浙江的人来泗阳干什么?我是愚公家乡王屋山人,既憨又傻,不然我来希尔顿酒店干什么?

憨中有智慧,傻里藏乾坤,宿迁忽喇喇来了30多位文学爱好者,不消说,他们都是大智若愚的憨人,乐观向上的傻人,身体力行的追梦人。

这些憨傻的人来此听课,是想采一片带有雨的云,去滋养一下自己心中的文学小苗。

那天我在酒店的大厅中小坐,发现一位浓眉大眼、儒雅敦厚的宿迁汉子,猜想此人一定是奔流文学院作家研修班的学员,我们相互问好并加了微信。

在开班仪式上,才发现此人非同小可。他叫余义伟,我们入住的希尔顿惠庭酒店就是他名下的企业。

余义伟的文学路是迂回曲折的。因为贫穷,他作文写的再好,也买不起赴考场的衬衣;因为追梦,读高中时他牵头成立了桃园文学社;因为太痴迷文学,致使他高考落榜;还是因为文学,上帝关门开窗,他一篇美文定乾坤,成了乡司法所的干事。

余义伟在追梦的过程中意识到,物质是写作的基础条件,贫穷支撑不了作家梦的大厦。于是他以文学的初心,甩掉贫穷的雄心,踏入了经济大潮。如今30多年过去,他的江苏荣浩能源集团拥有员工近千人,20余家子公司。他为助学、征书、慈善、文化、体育事业捐款3000万元,他连续九届赞助“荣浩杯”全国微型小说大奖赛等等。

事业的成功助推了他文学梦的延伸。于是他相继有诗歌,报告文学,小说在各大报刊上发表。于是他不忘初心,报名参加奔流文学院作家研修班,以普通学员的身份参加作家采风活动。余义伟以文起步,以商强身,而后又回归文学。此刻的他和平凡的我一样,端坐在学员席上听课,不能不说文学的魅力太大了。

如果说余义伟的作家梦是文与商的回环,那么宿迁的孟献国则是文与政的轮回了。

在奔流文学院第19期作家研修班中,孟献国是我们第四组的组长。此兄给人的印象是身材魁伟,中气十足,活力满满。他立即为四组学员建立了微信群,冠名“奔流四大队”,不消说他就是四大队的大队长了。这次在运河岸边举办的21期作家研修班,孟献国又升“官”了,成了160名学员的大班长。应该说奔流文学院跨省在江苏举办作家研修班,孟献国功不可没。

在文与政的轮回中,孟献国更是“执迷不悟”,他“曲不离口,拳不离手”。上班时间公务在身,恪尽职守,绞尽脑汁儿把招商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且业绩辉煌。于是他成了开发区的副主任,商务局的副局长,并被评为宿迁建市10周年十大功臣之一。

孟献国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休息时间伏案写作,他将招商的经历融入文学创作之中,于是就有了《招商梦》《娃哈哈传奇》《阅读秦岭》《洋河湾》4本书的出版。他多次参加作家研修班,执着地追寻作家梦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被批准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成了宿迁市文联副主席,市作家协会主席,实现了从政到文的华丽转身。

孟献国下步的文学梦是什么呢?鲁奖?茅奖?只有他自己清楚。

有些事纯属机缘。在21期作家研修班上,我和宿迁的王善余并不是一个组,然而分座位时我俩却成了同桌。我们一起听课做笔记,一起小声议论,课间还一起交流学习心得。

王兄沉稳儒雅,质朴内敛,给人的印象是行胜于言的务实人物。交谈中得知他已是中作协会员,他的多篇作品发表在《中国作家》《福建文学》《四川文学》《山东文学》《小说选刊》等文学期刊上。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《沸腾的村庄》《布谷,麦田》等等。

我看了一下王善余的听课笔记,发现他的字写的颇有硬笔书法的味道,看来这老兄是文墨双修的践行人,追梦不停的勤奋人。可以预见,善余兄的作家梦一定是精彩辉煌的梦!

“我爱写诗,我开了一个手机维修店。在修手机的行业中,我的诗最好。在写诗的圈子中,我修的手机最好!”一个豁达自信的女子如是说。

她叫田立华,精神饱满,性格外向,在作家采风团的大巴车上,为了活跃气氛,她鼓动大家表演节目,其热情之高,口才之好,令人刮目相看。还真是,一车天南海北的追梦人,被她鼓动得节目频出,歌声笑语洒在采风路上……

田立华有一个诗意的笔名叫“雪梦”。她在送我的诗集《野草书》的扉页上写道:“醉洋河,梦中国,感恩相遇”,还是离不开一个“梦”字。

她的文学梦藏在《自我认知》中:“除了看店就是读书,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摆渡”;她的文学梦藏在《九月》中:“时间从指缝溜走,有一种执念于心,任秋雨绵绵,在这长长的诗行里,留下影子”;她的文学梦展现在《一壶酒.慰风尘》中:“这时候,我忽然想编一个花环,我想做戴着王冠的女王。”

雪梦的诗很美,梦也很美。待到雪化时,那文学编织的王冠会戴到雪梦女士头上的。

运河,一条流淌着历史与文化的河流,它见证了千年的辉煌与沧桑。走近运河,领略运河的魅力;走近运河,展开神思的翅膀,那水波荡漾中的灵感,那船影摇曳中的希望,都在强化着我们的文学梦想。岸上有奔梦者的足迹,水中有追梦者的向往。你走近了运河,就是走进了“行大运之河”,你可以慢悠悠地缓流,也可以疾匆匆地奔流。

文学梦像运河一样,近在咫尺,又悠悠长长……

图片

作者简介

图片

作者简介:刘克庆,字慎之,河南济源人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